168期|刘金铎:以刀代笔瓷上素描
【编者按】
2018年7月,长沙正式组建了一支由101人组成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工作队伍(俗称“百人会”),长沙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掀开了崭新一页,开始了新的征程。
《自在星辰》追随“百人会"成员的身影,记录他们的言行,近距离感受他们的品位、格调,体会他们肩上的责任,见证他们的奋斗故事、传播他们的中国声音,展示他们真实、立体、全面、自在的新形象……
长沙市新的社会阶层 “百人会”系列稿件④:刘金铎
(长沙市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合影,刘金铎,第六排右五。)
星辰在线11月9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李林)见过刘金铎瓷刻作品,你一定会被其所折服,那些细细密密的毛孔、发丝、眼角的泪或脸上的水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热爱瓷刻的刘金铎,30多年来,以刀代笔瓷上素描,每幅作品都是他上亿次地不断敲击,于叮叮当当中,所创造出的不可思议的杰作。
以刀代笔来素描
刘金铎常年坐在一张大书桌前,桌上触手可及的是大小不一的錾子、锤子,以及光滑的瓷器。30多年的瓷刻经历,让他对以刀代笔的瓷上素描颇为熟练,“都有点不习惯用纸作画了”。
几把小小的錾刀是他为数不多的工具,在一阵阵叮叮当当中,瓷器上便能呈现出粗细深浅不一的线条,仿佛草纸上的随意勾勒,且多了几分立体的质感。
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种瓷刻作品,当中最吸引人的,无疑是一幅幅人物肖像。远看似一幅幅对焦精准的相片,近看能触摸到更多细节,毛孔、发丝清晰可见,神态生动丰满,让人怀疑自己的眼睛,忍不住用手触摸,方才确定所有的一切都是刻上去的。
(刘金铎身后的自刻像,看着像照片,其实是在瓷器上一刀一刀慢慢刻出来的。)
在刘金铎的自刻像里,他靠椅而坐,双手互相搭着,岁月在脸上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皱纹,而望向远方的眼睛里,却流露着一份谦逊的执著与清醒的宁静。自刻像是几年前的作品,如今刘金铎站在刻像前,没有太多变化,他把自己刻在了时光里,把艺术在瞬息的世界里,镌刻成永恒。
刘金铎的瓷刻艺术,对外有一个古朴的名字——宝庆瓷刻。宝庆是刘金铎老家邵阳地区的旧称,瓷刻源远流长,从清朝流传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瓷刻本是宫廷高雅技艺,清末时因战乱,许多瓷刻艺人流向民间,为谋生计转而从事更接地气的“号碗”,即在碗底刻字,以区分各户人家的碗具,不至于让其在各种红白喜事的暂借中混淆。
刘金铎祖辈便是邵阳的号碗师傅,儿时耳濡目染,刘金铎也会在碗上刻刻划划,虽然没有章法,却沉浸在自己的快乐里,一玩就是半天。上学后,刘金铎接触了美术,迷恋于超写实素描,上世纪八十年代,20多岁的他,素描作品已经日臻成熟,能将人物肖像极为生动逼真地绘于纸端,神似照片。
(刘金铎瓷刻作品《海明威》。)
彼时,绘画是刘金铎的业余爱好,更多的时间,他为生活而奔波。一次偶然,他在邵阳建材城捡到一块大理石板,黑黑的,没有花纹,鬼使神差般,他在上面刻了一个有投影的球体,发现立体感很强烈。
在那个相对闭塞的小城,一道艺术的光芒透过缝隙照进刘金铎的世界。“当时纸上素描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太多突破,我就想挑战自己,以刀代笔来素描。”一个新天地在刘金铎眼前展现开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细致入微的游丝刀法
起初,刘金铎将圆规的尖脚拆卸下来,作为錾刻工具,在大理石上刻画。很快他便发现,大理石即便錾到底也是灰色的,层次不够丰富。
刘金铎琢磨着替代品,儿时号碗的经历在脑中一闪而过。“为何不用瓷器呢?胚为白色,釉为深色,正好可以根据錾刻的深浅来控制画面的层次!”兴奋的刘金铎,立即找来瓷器,却发现圆规由于硬度不够,根本奈何不了瓷器。
倔强的刘金铎不愿放弃,他跑到工厂,找来车床钻头,经过打磨后成为自制的錾刻工具,没想到效果还不错,以刀代笔的瓷上素描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他。
(刘金铎瓷刻作品《流泪的奥巴马》。)
尽管有着不错的纸上素描经验,但如何在瓷器上把握錾刻的深浅、线条的走向等,如何完美表现画面,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刘金铎只能在不断地錾刻中找答案。
“那时候的作品特别粗糙,而且常常一刀不慎,毁掉整幅素描,家里堆积了很多失败的瓷器。”刘金铎回忆。
(除了人物肖像,刘金铎也会创作一些花鸟瓷刻作品。)
(刘金铎山水瓷刻作品。)
上世纪90年代,为更好地创作瓷刻作品,刘金铎赴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习了3年的美术基础。从前独自摸索,彼时他发现,瓷刻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以及更广大的天地。2000年,刘金铎又追随传统瓷刻的发展轨迹,游历了大江南北,向民间艺人学习瓷刻技艺,遇上守口如瓶的师傅,他便买上一些作品,回家再仔细琢磨。
3年后,经过全面地学习,刘金铎对瓷刻创作有了自己的思路,开始潜心錾刻最艰难的人物肖像。“刻人物是走不得半点神的,因为不单单是造型,最重要的精神气质不能丢,要把人物刻画得有神特别难。”刘金铎说。
(左图为刘金铎瓷刻作品《沧桑》,右图为人物肖像原型。)
为此,在錾刻人物前,刘金铎往往会做诸多准备,刻名人肖像,便查阅众多资料,从文字到照片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经历等,刻身边的普通人,他便与对方坐下来,不断地沟通交流,同时观察对方的神态、面部特征,他相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最生动的素描建立在最细微的观察上。
当然,要在瓷器上创作细致入微的人物肖像,独特的刀法必不可少。多年的摸索,刘金铎自创了“游丝刀法”。“它不是固定的模式,是心、眼、手到位的细致配合,哪个部位该弹、该跳、该压、该转,都要把控好,整体节奏就像游丝般细微。”刘金铎说。
一幅作品上亿次敲击
绘画是加法的艺术,一支画笔在空白的纸张上添加色彩,而瓷刻是减法的艺术,一把刻刀在瓷器上一点点削减釉彩和瓷质,因而对于瓷刻来说,一刀误刻即意味着重头再来。
刘金铎坦言,每一次的创作都是一场劳心劳神的过程,“整个人的神经都绷着,很清醒,也很疲倦,停不下来”。一幅人物肖像素描,他坐下来慢慢錾刻,“叮叮当当”,一个小时几千次,半年下来,无数的敲击錾刻出成熟的作品。
(刘金铎瓷刻作品《泳坛之花》。)
很多人初次见到刘金铎的作品时,都惊讶于其丰富的立体感。刘金铎告诉星辰全媒体记者,照相机是单镜头,从一个角度去表现物体,而人是用双眼观察物体的,有两个角度聚焦,因此更深远,更有立体感,“对我来说,瓷刻就是还原肉眼看到的东西,一个人嘴角的笑是怎么样的,眼神里的悲伤或喜悦是怎么样的,甚至一滴水珠是怎么从脸上流下来的,这些东西都是立体的,可以用瓷刻艺术表现的”。
(刘金铎瓷刻作品《乔布斯》。)
2013年,刘金铎的作品《乔布斯像》在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百花杯”金奖。同年,作品《齐白石肖像》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2014年,刘金铎的作品《泳坛之花》在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百花杯”金奖,同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艾琳·国际工艺精品奖……几十年的潜心錾刻,为他赢得了数不清的荣誉,宝庆瓷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他手中,被传承发扬到极致。
如今的刘金铎,依然深爱着瓷刻艺术,几乎手不离錾子和瓷器,瓷刻俨然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敲敲打打中,创造艺术与生活的匠心。
(未来,刘金铎计划创作一组关于潇湘八景的瓷刻作品。)
刘金铎不会止步,他正谋划着,以醴陵陶瓷为基础,以宝庆瓷刻为技艺,创作一组关于潇湘八景的瓷刻作品。
“潇湘八景既是意境深远的绘画作品,当中所提的诗词也饱含着湖湘文化的精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以说是艺术的巅峰,而瓷器几乎是中国的象征,那结合宝庆瓷刻,我相信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刘金铎说,这一次,他想让湖湘文化再次迎来辉煌,甚至走向世界。
(刘金铎(右)与星辰全媒体记者合影。)
自在星辰原创报道 第一百六十八期
总策划:何旭
执行策划:郑文新、王重浪、林之乐、邓皓
监制:何乐 黄超
文/李林 图/受访者供图 编/陈宇 校/罗罗君
星辰在线(https://www.changsha.cn /)版权声明:
1、所有来源标注为“稿件来源:星辰在线”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相关内容用于非盈利、非广告等非商业目的时,应遵守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站权利。引用、转载时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如涉及大面积转载,请来信告知,获取授权;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星辰在线”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等内容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五个工作日内改正;
3、若您的网站或机构从本站获取的一切资源进行商业使用,除来源为本站的内容需获本站授权外,其他资源请自行联系版权所有人;
4、本站不保证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下载及使用过程中自行确认,本站亦不承担上述资源对您或您的网站造成的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5、未经星辰在线允许,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在非星辰在线(https://www.changsha.cn /)所属的服务器上建立镜像,星辰在线对其自行开发、采编的所有新闻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6、您在使用或传播中如果出现任何问题或由此造成任何损失,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利用本网站的内容以及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果与本站无关;
7、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8、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本声明的修改及更新权均星辰在线所有;
9、互联网的本质是自由与分享,我们真诚的希望,每一份有价值的正能量能够在互联网中自由传播,能够为每一个企业提供发展动力。
星辰在线联系电话:0731-82205981;
传真:0731-89800957;
总编室24小时值班热线:1890749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