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期|和社会脱节,与安全接轨|探伤员

来源:星辰在线 | 作者:李林 | 时间:2017-06-07

星辰在线6月7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李林)几乎没有乘客见过凌晨的地铁站,它安静地待在那里,褪去了白日里的慌忙,显得空寂而散漫。

地铁探伤员深夜出动,在隧道里孤独行走,探查轨道可能出现的伤损。他们熟悉了每一寸钢轨,对外面的世界,却似乎有一点陌生。

(地铁探伤员在工作。)

与钢轨为伴

晚上11点,当天最后一班地铁从光达开出。它穿过黑暗,载上沿途晚归的旅客,直抵梅溪湖西。

城市的繁华已渐落幕,归向沉寂,商铺开始纷纷关门,人们拖着疲惫的躯壳,踏上回家的路,准备结束这一天的劳碌。

地铁探伤员的工作正要开始。

彭雷骑着电动车,从阿弥岭的家中出发,抵达锦泰广场,然后赶在地铁停运前,换乘地铁到芙蓉广场。

这晚,他的工作,就是沿着地铁轨道,从芙蓉广场步行至锦泰广场,沿途探寻轨道可能出现的伤损。

4名队友相继到达芙蓉广场,大家聚集在地铁站的休息室。12点,正是睡意最浓的时刻,探伤队员们趴在桌上。

“休息会,等下有一晚的路要走。”张勇抬起头,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又继续趴了下去。

(开始探伤前,彭雷在车控室做交接工作。)

长沙地铁公司约有16名轨道探伤工,散布在1号线和2号线。

2条地铁贯通长沙城区的东西南北,日均客流量达60万人次,最高时,客流量突破了90万人次。

虽然自运营以来,长沙地铁并未出现伤损引起的停运等事故,但轨道伤情,关乎万千乘客的安全,丝毫不能放松。

轨道探伤员承担了这份压力,他们颠倒了生活节奏,朝着与都市人群相反的方向而行,在黑夜里,在地底下,终日与钢轨为伴。

从光达站到梅溪湖西站,全长26.57千米,坐地铁需约50分钟。这段距离,彭雷和队友每个月都要走上一个来回。

一份责任心

29岁的彭雷,从事轨道探伤已经有7年时间,前3年在昆明铁路局做铁路钢轨探伤。2013年,老家在湘西的他回到长沙,开始做地铁钢轨探伤,现在是地铁2号线轨道探伤小组的组长。

“咚——”一阵响声,划破了车控室里的沉静,这是隧道已无列车行驶的通知。

时间是凌晨0点40分。

彭雷和队友们穿上荧光衣,戴上黄色工帽,从站台最右侧进入隧道。

一盏盏白色灯光照亮了隧道内的地下世界,星辰全媒体记者目之所及,都是钢铁和水泥,以及远方深邃的黑暗。

4名队员分为2组,每组负责一侧的轨道。他们推着重达70多公斤的探伤仪,眼睛盯着屏幕上的超声波图形。彭雷走在队友们的身后,拿着铁锤和手电筒,眼睛扫视着两侧的轨道。

(林勇推着探伤仪前行。)

推行探伤仪的速度不得超过3公里每小时,探伤员需要细细地检测每一段轨道,但每个夜晚,留给他们的时间不过三个多小时,大概在12点到凌晨4点之间,太晚了则会影响首班车的发行。

“你得清楚地了解轨道的长宽高,可能出现的伤损,根据波形走势判断伤损等等,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责任心,得保持对仪器的关注度,可能稍不留神就漏掉了报告伤损的波形走势。”彭雷说。

探伤仪能探测轨道内部可能出现的伤损,但轨道表面若出现裂纹,还得人工来检查。

彭雷时不时停下来,用手摸摸轨道表面,看是否有裂纹,或者用锤子敲敲铁轨,依靠弹性和声音来辅助判断轨道有无伤损。

“让锤子自然下落,如果声音比较清脆,弹性比较足,一般就没问题。”彭雷说。

(彭雷蹲下来探查轨道。)

孤独地行走

在隧道里,为了专注于眼前的铁轨和探伤仪,除了工作需要,队员之间很少交谈。一路上,每隔25米,就是两段铁轨的连接处,探伤仪经过时,就会发出“嗡嗡”的警报声。

除此之外,隧道里只有探伤员零碎的脚步声。

孤独与寂静,在这里显得浓稠,却并不压抑——每个人有着自己专注的事,每件事都是有意义的,因而蕴藏着一份责任。

一步一步,走过一段铁轨,探测出一段安全。

行至袁家岭区间时,隧道里的灯没有亮起,黑暗迎面袭来。彭雷说,也许是附近的线路正在维护。

常年在隧道里行走,探伤员们早习惯了类似情形,开始借助手电筒照明。

探伤仪屏幕上的光似乎更亮了,在黑夜里,清晰地照射出探伤员的脸庞。

“看久了屏幕,眼睛会很疲劳。”彭雷说。

但作为探伤员,这又是不可避免的。

(探伤员得一直关注着探伤仪的屏幕。)

隧道里空气闷热,星辰全媒体记者汗流涔涔。

彭雷说,这晚的路程相对算轻松,在锦泰广场至长沙大道探伤时,由于弯道多,还有上坡路,推着70多公斤的探伤仪,行走起来颇为艰难。

所幸,一路顺利,暂未发现伤损。

平日里,若发现伤损,彭雷会上报给维修部门,或者用笔做上记号,长期监控,必要时再进行钢板固定等维修措施。

彭雷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轨道若要出现安全问题,一定会有一个磨损周期,用心探测伤损的人,不会放过最初的轻微磨损。

“每个人都用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列车安全运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说话间,探伤员们已行至长沙火车站,隧道里的灯光重现。彭雷知道,队友们都比较累了,需要休息下。

他们将探伤仪从轨道上抬下来,蹲在地上,用毛巾擦擦汗,喝口水。

(推着探伤仪走了几个小时,张勇停下来喝水。)

外面的世界

彭雷的队友,除了43岁的林勇,其他人年纪都和他相仿。有的曾在南宁铁路局,有的曾在南昌铁路局,此前都从事着与轨道探伤有关的工作,如今聚集在长沙地铁,成为“相处时间比父母还多”的兄弟。

铁路系统可以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职工人数众多,每个人有着明确而细微的分工,大多数岗位并不直接接触外部世界。

它就像一辆列车,有着自己的运行轨迹,职工们构成了列车的每个零件,搭乘着不同的人去往不同的目的地。

彭雷坦言,自己的圈子有点小,晚上和铁轨打交道,白天休息,傍晚时分,可以和同事打打球,聚个餐,晚上又得钻进隧道。

如此,周而复始。至于找女朋友,29岁的张勇笑称:“要不和你们单位联谊吧?”

(长沙地铁2号线部分轨道探伤员合影。)

上世纪90年代末,林勇还在贵州和广西边界的大山里工作。“很偏僻,但是空气是真的好。”1999年,他停薪留职,出来单干,在贵州帮别人运输煤炭,但老实巴交的他,生意做得并不好。3年后,他还是选择回到了铁路系统。

他说,那时还年轻,生活就像围城,有人出走有人归来。

张勇来长沙地铁前,是中铁五局的职工。“每年至少跑一个地方,有时两三个。”工作不到4年,他跑遍了四川、广东、广西、贵州等各个省份,负责铁路轨道的焊缝工作。2015年底,老家在湘潭的他,选择在长沙地铁安定下来。

对于地铁探伤工作,他们也会抱怨深夜上班太累,但就像彭雷说的:“每个工作都不容易,我认同这份工作的价值,所以喜欢这份工作,愿意一直待下去。”

彭雷所认同的价值,就是用心做好工作,换来列车的安全运行。很朴素,也很值得。

随着长沙地铁各个线路的开通,彭雷知道,等3、4号线开通时,小组队员们将作为轨道探伤的老师傅,散落在各条线路,为整个城市的地铁安全运行而护航。

凌晨3点半,探伤员们到达锦泰广场地铁站,安放好探伤仪,脱下荧光衣,坐在站台的椅子上休息。工作的劲头一过,深夜的困意袭来,他们纷纷打起了哈欠,星辰全媒体记者也备感疲倦。

彭雷在一旁,拿着本子和笔,记录下这晚的工作,与站点值班人员做好交接。

(彭雷在记录这晚的工作。)

走出地铁站时,黑夜里大雨倾城,彭雷和队友们冲进雨里,开动停在路边的电动车,很快便消失在街道的拐角处。

四方寂静无人,2个小时后,最早一班地铁将从各个始发站开出,人们又将拥挤着开始新的一天。

 

自在星辰原创报道 第五十八期

总策划:何旭

执行策划:郑文新、王重浪、林之乐

监制:何乐

文/李林 图/廖斌 编/陈宇 校/罗罗君

版权声明   

星辰在线(https://www.changsha.cn /)版权声明:
1、所有来源标注为“稿件来源:星辰在线”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相关内容用于非盈利、非广告等非商业目的时,应遵守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站权利。引用、转载时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如涉及大面积转载,请来信告知,获取授权;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星辰在线”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等内容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五个工作日内改正;
3、若您的网站或机构从本站获取的一切资源进行商业使用,除来源为本站的内容需获本站授权外,其他资源请自行联系版权所有人;
4、本站不保证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下载及使用过程中自行确认,本站亦不承担上述资源对您或您的网站造成的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5、未经星辰在线允许,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在非星辰在线(https://www.changsha.cn /)所属的服务器上建立镜像,星辰在线对其自行开发、采编的所有新闻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6、您在使用或传播中如果出现任何问题或由此造成任何损失,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利用本网站的内容以及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果与本站无关;
7、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8、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本声明的修改及更新权均星辰在线所有;
9、互联网的本质是自由与分享,我们真诚的希望,每一份有价值的正能量能够在互联网中自由传播,能够为每一个企业提供发展动力。
星辰在线联系电话:0731-82205981;
传真:0731-89800957;
总编室24小时值班热线:1890749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