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星辰在线 > 自在星辰 > 新闻

121期|朱浩的新能源汽车之路

长沙都市0|2018-07-06 10:02:56
来源:星辰在线 | 作者:王重浪 李林 | 编辑:边润鹏

(一颗热心肠,十余年冷板凳,朱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走得艰辛而笃定。)

星辰在线2月28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王重浪 李林)朱浩,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硕士生导师,湖南大学汽车电子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湖南宏迅亿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新能源汽车尚不被看好的时候,他在长沙孤军奋战,板凳一坐十年冷;而今天,他已经培养了以博士硕士为主的40多人的新能源研发团队,掌握了多项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技术。

当资本热烈追捧,新能源汽车成为耀眼明星时,他于热潮中冷静思考,进入了更高领域的细分市场,于冰冷的科研和教学中,他怀揣一颗热心肠,挑战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上的一个个技术难题……

不被看好的开始

这是一场前后间隔长达3个月的采访。2017年10月,星辰全媒体记者在湖南大学初次见到朱浩。那天,他穿着漂亮的花格子衬衫和挺括的黑色西装,戴着大大的黑框眼镜,看起来文明儒雅,一丝不苟,只是46岁的年纪,两鬓却已是青丝难掩白发。

“做新能源汽车的这些年,头发一下子就白了。”朱浩感慨。

办公室里堆积着一摞摞资料袋,疏于打理的黑色办公桌上,落下了不少灰尘。简单地收拾下办公室,他倒上一杯热茶递过来。朱浩笑笑,他说自己很少在办公室闭门造车,更多的时间待在研究所和工厂、教室。没谈多久,朱浩又被别的事情牵制了,不得不抱歉地跟星辰全媒体记者另约时间。

此后多次邀约,朱浩都没能抽出时间。2018年农历新年伊始,星辰全媒体记者与朱浩终于在长沙某街边茶楼见面。下午4点,刚刚结束一场技术研讨会,朱浩一身白色衬衫和黑色西装,匆匆忙忙地赶来。

坐定后,我们聊起新能源汽车,他显得冷静而直接,10余年的冷板凳,是一场蓄力前行的长跑,于不紧不慢中道来,只有亲历者方知其中滋味。

2006年,石油价格低到不可思议,燃油汽车如日中天,无数的资金、人才都涌向这个行业。在一个“汽油比水便宜”的时代做新能源汽车?何况新能源汽车还面临一大堆问题,例如电池续航能力不足、充电桩不够、用户加油不方便,电池技术不过关,达不到用户需求,还有安全问题、价格问题、寿命问题……不要说中国,就算放眼全球,也没几个人敢于向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军,只有少数财团支撑的大型汽车集团,做一点点实验性质的尝试。

而朱浩却要在向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军,在一没资金二没市场的情况下,他说:“因为我看好,我觉得只要自己喜欢,南墙撞到底也是一种乐趣。”

是年,从中南大学博士毕业的朱浩,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汽车电子研究所,从事电动汽车方向博士后研究,后又被湖南大学高薪引进,在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担任硕士生导师,主攻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控、电机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工科类的研究,必须与市场无缝对接,解决某些项目的实际技术难题,刚回长沙时的朱浩,面对完全空白的内地市场,感到一筹莫展。

如何打开局面?他只能一头钻进去,寻求可能的机会。要开拓一个新领域,孤身一人肯定是不行的,朱浩组建了一支以高校研究生、博士生和教授为主的团队。没有专项资金,就去企业谈合作,有时甚至以义务服务的方式,来获得某个项目的技术研发……

“想说服别人,就得让自己非常专业,只要打上一个问号,就会受到质疑,”朱浩回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挑战性,也有意思,它让你不断提升自己。”

产学研一体

区别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采用的动力来源通常为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的车载动力系统,更为清洁环保。它包含的技术范畴非常广泛,涉及电池电控、电化学材料、动力系统、计算机、大数据、汽车安全等等,专业性极强,又要求具有跨界思维。

作为团队的统筹者,朱浩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业余时间,一心扑在科研上,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整合团队资源,“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做到位,可以一步步做,但关键部位不能少”。

事实上,朱浩的身份不仅仅是湖南大学的硕士生导师和湖南大学汽车电子研究所所长,他还是湖南宏迅亿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以产学研一体的方式,既能专研技术难题,又能接受市场检验,同时更好地反馈实际弊端或需求,以切合市场的方式更加务实地做科研。

(得益于产学研一体的方式,朱浩能以更切合市场的方式做科研,所培养的学生也更符合社会需求。)

目前,朱浩正在专研电池管理系统(以下简称BMS),它是电池与电控之间的纽带,主要为了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

国内对于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各有千秋,但其技术发展远没有到达终点,“BMS的管理对象是电池电芯,电芯技术没到终点,BMS的技术便还在路上,有着长远的发展空间,这对我们是一个机会”。

BMS最起码的要求是稳定性,对此朱浩信心十足,已投入使用的60余台客车,每天行驶于路上,行驶里程已达2万公里,事故为零。

与此同时,在稳定的基础上,他又做了进一步的技术创新,比如其研发的均衡电流已经可以达到5A,既能实现大功率放电,又能保证电池管理的一致性。

在电池的液冷技术方面,朱浩也有着独特的技术突破。“如果电池发热厉害,不能有效控制发热问题,就会产生安全问题,我们研发了自适应的液冷系统。”朱浩说,所谓自适应,便是电池的冷却可以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或者内部电芯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液冷管的温度,更好地保证电池的稳定工作。

冷冰冰的科研之路,是一个问题叠着一个问题,不断突破与创新,才能迎来新的机遇。

“我们愿意一天解决一点小问题,做一个工匠式的科研人员,科研不经历一些时间它很难成功,但当你回过头来看,会觉得这样的科研才有意义,它是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臆断。”朱浩知道,科研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只能旷日持久地翻越一座座大山,去抵达不可预知的远方。

专注细分领域

近些年,随着政府密集地出台扶持政策,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电动公交车已经在很多城市普及。

新能源汽车的热潮席卷了各个行业,当资金、人才等大量地涌入这个行业时,朱浩不慌不忙,秉持着自己一贯的冷思考。

“热潮中,你必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团队发展的方向,不然当热潮退去时,你便成了搁浅的残骸。”朱浩避开了新能源私家车,选择进入更为细分的领域,主攻新能源渣土车,它们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部分,有着最基础的公共服务功能,同时也面临着新时代的更新换代,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环保是新能源汽车的一大优势,日前长沙市打响蓝天保卫战,把传统的燃油渣土车转变为电动渣土车,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汽车尾气的排放将得到有效解决,与此同时,在车型的设计上,朱浩也采用全封闭式,以避免渣土出现扬尘,整车基本实现清洁环保。

“在城市管理中,渣土车的运行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我们现在从源头上规范渣土车的性能和参数。对所有的渣土车实行智能网联,采用智能自动驾驶系统,车辆在特定的电子围栏中,不需要人工引导,就能自动运行。”

目前,朱浩与其团队设计的渣土车已经完成基本的技术设计,正进行后期的细节修改,不久的将来,新能源渣土车或将行驶在长沙,以清洁环保的面貌,为长沙的蓝天保卫战做出更多贡献。

(2017年,时任湖南省副省长向力力(右一)在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右四),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右二)的陪同下视察公司,朱浩(右三)陪同介绍公司发展状况。)

当然,热潮中的新能源汽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人才。“传统汽车的人才无法满足这个行业的技术需求,焊工做不了新能源。”朱浩说,目前团队的不少人是从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转过来的,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时间不长,对汽车的理解不透,需要更多的培养。

比如电池的续航里程。这是自新能源汽车诞生,便一直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源多为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这些电池的技术还不完全成熟。

有挑战就意味着有突出重围的机会,作为行业的先行者,朱浩及其团队积累了诸多优秀的基础,在动力电源方面,他既面向产品的现实需求开发,也会做前瞻性的开发。

“‘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要把差异化管理起来,防止有些电池没充满,有些电池过充,造成安全隐患,我们准备建立一个基于灾难模型的控制系统,当预测有灾难发生时,提供安全的解决方案……”朱浩平静地说着,话语里既是严谨的态度,也透着笃定的信心。

抱着热诚前行

初识朱浩,你或许会认为他是一个过于“冰冷”的人,他潜心专研的新能源技术、他一丝不苟的做事风格,无疑透着一股“高处不胜寒”的气氛。

但事实上,只要你愿意坐下来感受一个人的内心,你会发现他冷静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炽热的心。

不妨将时光回拨,少年时期的朱浩,成长于父亲的棍棒教育下。彼时,其父亲是攸县三中的校长,实行的家庭教育颇为严苛:“不听话就打,棍棒、皮带、晾衣服的铁叉,父亲随手抄起来就打”。

朱浩说自己完全不反抗,任父亲如何打,但自己骨子里却是叛逆的。棍棒教育未能改变他的性情,他依然外表内敛而内心狂热,对自身所爱之物执着如初。

(朱浩(中)与星辰全媒体记者王重浪(右)、李林(左)合影。)

“做任何一件事情,没有一颗热心肠,是做不好的。”朱浩说。

正因如此,他甘做板凳十年冷,又在热潮来临时,保持冷静的思考。所谓的“冷”,不过是外界狭隘的定义,朱浩为此付出的热血,驱动着他十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也驱动着整个团队的锐意进取。

他会耐心解答团队新成员的困惑,允许学生们在不断试错中进步。目前,朱浩的研发团队有40余人,其中大多数是自己带出来的硕士生,还引进了3名博士生。“这样的研发团队在国内不多见,研发能力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属中上水平。”说起自己的团队来,朱浩骄傲之色毫不掩饰。

只是,国内高校大多尚未设置新能源汽车或动力电池方向的专业,对于这些方向的教育培养,也凸显出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朱浩有些担忧。他说,未来十年的目标和方向之一,便是相关学科的开拓和建设,除了新能源动力学科,还有基于新能源动力的网联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和识别系统等拓展性学科。

“未来的路依然不会好走。”朱浩深知,自己踏入的行业既意味着无限可能,也意味着无穷挑战。

幸运的是,他依然对新能源汽车抱有热诚,那么前行的路,便不再有畏惧。

  自在星辰原创报道 第一百二十一期

  总策划:何旭

  执行策划:郑文新、王重浪、林之乐

  监制:何乐 王希文

  文/王重浪 李林 图/受访者提供 编/陈宇 校/罗罗君

标签:自在星辰 新能源汽车 湖南大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