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期 | 做手艺人,更做守艺人

来源:星辰在线 | 作者:边润鹏 | 时间:2017-01-16

  星辰在线1月16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边润鹏)2015年3月,汤氏面塑二代传人汤夙国去世。2016年11月,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面塑代表性传承人、面塑大师何晓铮去世。当面塑老一代手艺人逐渐年事已高,或去世,其后代或无法传承,或不愿传承,承载民俗精神的传统民间艺术陷入传承两难。

  陈金成,用他自己的方式努力着,做手艺人,更做守艺人。

  面塑,中国的雕塑符号

  与陈金成约访了三次,前两次因天心区非遗馆开馆和湖南省工艺美术馆招生开课,他要为这两次活动全心准备面塑作品,很遗憾没有时间,婉拒了。

  陈金成的空闲时间不多,大部分时间要么用在面塑创作,要么在听四大名著评书激发创作灵感。

  面塑,俗称面花、面人、江米人,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面塑分有各种流派,“面人汤”、“面人李”、“面人郎”、“面人萧”等,每派的创作题材都各不相同。陈金成是“面人萧”萧占行的弟子。

  “萧派面塑主要以四大名著的人物、场景为题材、内容。”其中人物又以关公最具代表性。陈金成一边说一边将前几天取下来清灰的关公大刀重新安上去,有些作品因经常用来授课或公益活动展示,他没有特别放置在玻璃罩中,时间久了会沾满些许灰尘,需要取下来用毛笔轻轻刷几下。

( 《四大天王》,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会用玻璃罩罩住,以作收藏,这每一件作品都是他长时间的灵感与心血的结晶,每一样也都是孤品。有些作品,他会自己留存,多少钱都不卖,比如他的一些代表作。

  面塑,特别讲究灵感,受师父的影响,陈金成也特别喜欢听评书,他的面塑代表作《战长沙》、《四大天王》、《取经路上》等其灵感皆来自四大名著中那些经典传说。

(《战长沙》)

  其中《战长沙》就是以《三国演义》中,刘备南征四郡,关羽与黄忠长沙会面,在长沙城大战几百回合,互相欣赏的佳话为题材而创作的。关羽与黄忠两个人物骑在战马上,挥刀力拼,战马、人物的肌肉、骨骼、毛发、经络、神韵,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整组面塑的色彩古朴典雅、艳而不俗。

  面塑源于山东、山西、北京,一直是种谋生的行当,传统的面塑艺人是“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的街头艺人,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这些面塑作品大多小巧、粗犷,捏制的人物以卡通小人物居多,简单十几分钟制作,却深受群众喜爱。

  与一些传统面塑艺人不同的是,萧派着重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也着重其中的文化。“每一个人物都有背景、有故事。”陈金成告诉星辰全媒体记者,创作一个面人作品,不是简单的用小塑刀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而更在于对所创作作品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了解,甚至需要阅读好几遍四大名著,参考史书,才能真正把每一个人物的形态、气质等准确、精心地表现出来,才能算是完美的艺术作品。

  在陈金成心中,面塑不仅仅只是一件工艺品,其背后独具文化与艺术价值。这也是他们与一些自学面人技艺的喜爱者最大的区别,两者可能在外行人看来都好看,但也只是好看。“他们会过多把人物服饰、配饰美化,添点七七八八的东西。”陈金成说,“在我看来,很乱,把精髓丢了。”

  捏制面人的每一步都非常有讲究,首先是面团,要无公害。陈金成都是亲手调配,再通过蒸、煮等方法处理,要可塑性强,可水洗不怕摔,更易于收藏。然后是铁丝骨架,也是经过高温处理,防生锈。再就是人物的构思,人物形象要与历史吻合。“捏制一个骑马的人物至少需要一周,构思则更长。”陈金成道。  

(《关羽》)

  如关羽,他是一名武将,那无论是骑马、站立、持刀、还是经典的捋须动作,都要呈现力感。神情上,丹凤眼、枣红脸、嘴角上扬带着一丝傲气,但整体要给人一股正气。服饰上,他的盔甲制式、衣袍颜色、腰带上的图腾、长刀的比例等每一处都要符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陈金成在构思的时候,他会选择听评书,他听的《三国演义》评书一共有三百六十回,每一回半个小时,有时感觉不过瘾,会反复对某一回听好几遍。

  “他们模仿的是表面,内在的东西其实有很多讲究。”陈金成道。

  自学面塑的人一般是在网上根据视频或图片模仿,也有一些人会慕名寻找面塑大师请求指点,或拜师,陈金成当初拜师也是这样,但他很幸运。面塑的传承与很多其他民间艺术一样,一般采取口传身授传承,祖辈相传,甚至传男不传女。没有专门的学校机构去传播。

  陈金成向星辰全媒体记者透露,每天都会有一些人慕名去参观或想拜萧占行为师,人多了萧占行也难以应付,也知道大部分人只是一时兴趣,就会拒绝。很多人就是在萧占行捏面人时一边模仿一边学习,偶尔会碰上他指点一两句。

  陈金成说,当下面塑流派众多,自学的人也多,东学一点,西模仿一下,如果只是兴趣爱好还好,锻炼动手能力。但有一些人却通过自学到的面塑技巧,在还没真正明白面塑的精髓时,就公开开办培训班,纯把面塑当成一种赚钱的工具。

  “这也是一种传播手段吧,你认为呢?”星辰全媒体记者问。

  陈金成不置可否,稍稍沉吟了一下后说:“面塑传播,我更希望给别人呈现的是我们几千年来传承的手工艺深具文化内涵,不只是单纯的工艺品。”

  “面塑不比其他雕塑。面塑是中国最古老、特有的雕塑文化,更是中国雕塑的一个符号。”陈金成语气有点激动,“这是我想要传播的。”

  一心只为面塑

  陈金成的伯父是位木雕师,他家与伯父家彼此相邻。伯父做木雕时,陈金成都会过去围观,从小受影响就对雕刻工艺有点兴趣和常识。

  2003年读大学时学的也是雕塑专业,大学毕业后又专门到大连一个雕塑民办学校进修一年多,学了很多种雕塑技巧,冰雕、泥塑、泡沫雕、面塑、果蔬雕塑等。“一开始很高兴,学了那么多技艺,而且当时每一行都很吃香。”陈金成回忆道。

  虽然伯父从小教过他雕塑方面的技法,他很容易上手,但学到后面他不得不进行取舍。“要把主要的方向定下来。当时就感觉面塑背后有文化,颜色鲜艳。”陈金成说道。这也是面塑的一个特点,颜色好,或色泽饱满,或极为雅致,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

  2007年,陈金成准备回长沙就业,在游玩深圳时偶然看到萧占行的一个展览。“这不就是我想学面塑的那种感觉吗?”陈金成很惊讶,一边细细揣摩一边对照自己的面塑基础。“突然从一个层次去看另一层次的东西,只能仰视,我做不出来。”内心震撼的陈金成,当时心中有股迫切的冲动,“想拜师。”

  “面人萧”萧占行是萧家第三代传人,他太爷爷早在清朝光绪年间,曾经给一些达官贵人捏过像,第二代传人是“面人萧”的祖父,在解放初期就已经响遍了北京城。萧占行6岁时在祖父的教导传承下,开始钻研祖上传下来的手艺,之后辗转到深圳定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萧占行的面塑作品已经卖到几百元一个。陈金成笑称,“用金钱打动是不可能咯。”顿了顿,又道:“那就只能用心了。”

  陈金成几番周折打听后,找到了当时萧占行的一个工作室。陈金成没有一上门就直言拜师,而是细细观摩萧占行捏面人。一连十几天,陈金成大部分时间都在萧占行的工作室中度过。这种行为也引起了萧占行的注意,随口问了他几句。“当时像我这般对面塑感兴趣的人不多,坚持的也不多见。”陈金成道。

  次日再去时,陈金成已经做了一个决定。“拜师是有条件的,你要有时间,有面塑基础,还要不被生活所迫。”为了让自己一心学面塑,他把几个已经谈妥的高薪职位辞掉,“看到这个(萧占行的展览)后心就不能安定了,我一定要学。”

(陈金成(右)与“面人萧”萧占行(左))

  也是陈金成撞上了他的机缘。在陈金成拜师之前,萧占行很少收徒,按传统而言要传也是传给他儿子。当时他儿子在广州美术学院学雕塑,虽然萧占行指定让他接班,但他的格局更大,想法更多,并不想只传承面塑。

  这一点,在“面人汤”二代传人汤夙国的身上也发生过类似的传承难题。星辰全媒体记者在央视《探索·发现》的《面塑人生》节目看到了这个采访片段,汤夙国的子女出国留学后便一直在美国定居,无法担当传人。其孙子虽从事艺术,但却走上了涂鸦的道路,认为这个前景更大。

  近十几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保护传统民间技艺,仍难免有许多技艺面临失传,有老艺人固守老传统的原因,也有其子女想法更多的因素,还有年轻一代兴趣不高,不愿传承执业的现实窘境。但这种民族技艺一旦失传,就只能成为历史的云烟。当时萧占行正好碰上了这方面的问题,陈金成的出现让他改变了一些想法,让他暂且试一试。

 (陈金成不分昼夜钻研面塑)

  第一次随萧占行学习,陈金成学了八个月,他专门在深圳离萧占行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房,白天学习,晚上自己琢磨,抓住每一分时间。“不说吃饭,吃碗泡面都是能省则省。”在常人眼中的不理解,但对陈金成来说,“只要能学东西,其他的都不用管。”每一个面塑要领不掌握陈金成决不休息,练到凌晨四点是常事。“最喜欢的技艺突然有大师给你指点,不抓住会错过。”陈金成笑道。

  传承手艺与守护手艺

  这种坚持、执拗的心态直到现在陈金成都有,技艺早已炉火纯青的他,仍每天不间断创作,甚至连续几个小时,陈金成从不觉得枯燥,“我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我做工艺的时候,会把什么都看得很淡,把一个个历史人物复原,这是一种莫大的喜悦与乐趣。”

  前段日子,陈金成申报成为了天心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自此,面塑传承不仅是他的兴趣,更是他的一种责任,而这,也是他甘愿并十分乐意的。

  (陈金成在湖南省工艺美术馆授课)

  在面塑文化比较空缺的长沙,陈金成很早就开始传播面塑手艺。2008年回长沙后,除了开一间店作为面塑文化展览的窗口,更多的时候他是通过湖南省工艺美术馆授课和做公益活动展览的方式,每月都至少有一两场,反响强烈。有时他还会参加一些比赛和博览会。

  2016年9月,他代表湖南面塑参加在山东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面塑“游子吟”作品斩获泥面塑比赛项目银奖。

  (陈金成参加“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对陈金成而言,十几年的面塑早已成为他内心的一种精神寄托,往后,更产生一种强烈的传承使命感。

  2015年3月,汤氏面塑二代传人汤夙国去世,享年82岁。2016年11月,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面塑代表性传承人、面塑大师何晓铮去世,享年77岁。在陈金成看来,当下正是国家最重视传统民间艺术,老一代手艺人却或年事已高,或去世,一种极大的触动涤荡了陈金成的内心,他无法说出那种感觉。“只是觉得好可惜。传承一门工艺很难,他们学了一辈子,如果没有人传承,就真正成为了一种历史。”

  这种触动也让他下意识开始健身,偶有休闲时,他会选择绘画、听评书一些舒缓心情的爱好,不骄不躁。更多的时间他则用来面塑创作,他说他现在还只是天心区非遗传承人,之后他会想成为长沙市、湖南省,甚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一门古老的手艺,应该让它留存起来,不让中国这一代表性的雕塑符号丢失。”

  (陈金成在构思并绘图)

  潮流易逝,能够沉淀下来的还是那些经过时光洗练下来而不褪色的美丽。面塑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质朴的心境。它塑造的形象是符合民俗文化心理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在这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时代,都市文明强大的诱惑力使民间民俗文化日益崩溃,但仍有这样一批人乐意从老艺人手上接过华夏民族的文化遗产,传承手艺的同时守护手艺。

 

  自在星辰原创报道 第二十二期

  总策划:何旭

  执行策划:郑文新、王重浪、林之乐

  记者:边润鹏

版权声明   

星辰在线(https://www.changsha.cn /)版权声明:
1、所有来源标注为“稿件来源:星辰在线”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相关内容用于非盈利、非广告等非商业目的时,应遵守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站权利。引用、转载时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如涉及大面积转载,请来信告知,获取授权;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星辰在线”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等内容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五个工作日内改正;
3、若您的网站或机构从本站获取的一切资源进行商业使用,除来源为本站的内容需获本站授权外,其他资源请自行联系版权所有人;
4、本站不保证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下载及使用过程中自行确认,本站亦不承担上述资源对您或您的网站造成的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5、未经星辰在线允许,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在非星辰在线(https://www.changsha.cn /)所属的服务器上建立镜像,星辰在线对其自行开发、采编的所有新闻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6、您在使用或传播中如果出现任何问题或由此造成任何损失,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利用本网站的内容以及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果与本站无关;
7、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8、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本声明的修改及更新权均星辰在线所有;
9、互联网的本质是自由与分享,我们真诚的希望,每一份有价值的正能量能够在互联网中自由传播,能够为每一个企业提供发展动力。
星辰在线联系电话:0731-82205981;
传真:0731-89800957;
总编室24小时值班热线:18907496114。